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应文件,截至2024年8月,在省级层面,江苏、安徽、贵州、山东、福建等地发布了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文件。在市级层面,苏州、深圳、湖州等十余个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截至2023年底,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约为55万吨。其中华东地区拥有坚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动力电池回收量在所有区域内排名第一,回收量达28.0万吨,占比50.9%,超过其他区域回收量总和,其中江苏、浙江和山东三省退役电池量位居全国前列。以广东为代表的中南地区动力电池回收规模仅次于华东地区,达14.6万吨。
截至2024年8月2日,全国范围内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共建设15000余个,回收网络已完成初步构建。从区域分布分析,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在六大区域内均有布局,其中华东动力电池回收网点数量最多,总量超5000个。从省份分布分析,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4个省份回收网点超过1000个,河南、河北、四川等7个省份回收网点超500个。
截至2024年8月,工信部已经累计公告5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以下简称“白名单”),共计156家企业入选。得益于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华东和中南地区成为白名单企业聚集地,数量共计124家,占比达79.5%,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20家,江西19家,湖南18家。西北和东北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白名单企业数量仅为4家和2家。
按照退役电池类型划分,截止2023年12月底,中国六区域退役动力电池类型均以客车动力电池为主,占比超过50%。现阶段回收的电池均来源于生产于2014年及以后的新能源汽车。2014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五部门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为新能源汽车在公共营运车辆中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多个城市首先发起新能源客车推广计划,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用于客车装机的动力电池成为最早普及的动力电池类型。
磷酸铁锂电池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而三元电池则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低温性能,在续航里程方面有显著优势。从各区域材料类型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占比情况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退役量最多,在各地占比均在60%以上。其次为三元材料电池,占比30%以上。按照车辆类型划分,在乘用车领域,三元电池较多,占比50%以上;客车则多用磷酸铁锂电池,占比70%以上。
鼓励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引导车企、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共建动力电池回收区域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障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来源稳定性。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电芯单体及电池包标准化、BMS数据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电池信息互通程度,提高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效率。推动组建产学研融通的产业联盟,构建动力电池产业链生态圈。
构建全生命周期梯度企业培育体系,持续打造一批运营规范、技术先进的优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推进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梯次利用方面,聚焦退役电池检测分选、寿命及健康状况评估、重组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增强梯次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再生利用方面,引导企业构建短程再生技术,缩短回收流程,实现前驱体、金属盐的直接回收。
各地区政府应结合当地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相关项目,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制定退役动力电池余能检测、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环节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持续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地方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各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机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打击回收利用动力电池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推动退役动力电池等固体废物在多元共治等方面取得成效。
更多行业案例及其特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赛迪顾问”公众号,获取最新动态。
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及时在公众号留言。
Copyright © 2024 CQ9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